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葉玉珠研究員

首頁 / 人物專訪 / 葉玉珠研究員
::: :::
日期:2024-09-10

 

跨領域研究的契機 

葉玉珠教授於初回國時參與吳靜吉和吳思華教授主持的跨領域團隊,進行結合教育心理學和資訊 科技的創造力研究。在這研究團隊裡,她向大師學習思考方式、借用管理領域的「知識管理」、見識到 知識分享與知識共創的魅力、也從受訪者身上學到許多人生智慧。因此,覺得跨領域研究雖具挑戰性, 但非常有趣。在任教於政大時發現教育神經科學在美國已開始發展,但國內教育領域幾乎沒有人跨神經科學進行相關研究。因此,她鼓勵學生學習教育神經科學,自己也去陽明大學神科所旁聽 fMRI 的 課程和本校心理所開設的 ERP 課程。

民國 99 年心腦學中心以美感為主軸的整合計畫研究中,葉玉珠教授嘗試結合美感、創造力和神經 科學,提出一個兩年期的計畫「美感體驗歷程與大腦心智反應-設計產品的美感體驗與創造力:認知 歷程及神經機制之探討」。後來覺得美感體驗是一個有趣的議題,於是又結合資訊教育,提了一個三年期的計畫「藉由設計產品的美感體驗促進創造力:fMRI 應於學習系統開發」,進一步將神經科學研究 結果應用於大學生的美感與創造力訓練,研究結果也發表於教育研究領域目前排名第一的期刊 Computers & Education。

 

跨領域研究合作歴程

剛回國時和吳靜吉講座教授和目前的教育部長鄭英耀合作,進行資訊科技產業人員的創造力研究。 神經美學的計畫是和陽明大學郭文瑞教授合作,後來和心理所蔡介立教授合作眼動的研究,和神科所賴桂珍教授合作進行壓力賀爾蒙的研究,也和來自台大資訊工程博班及輔大資科碩班的學生合作開發多個創造力遊戲導向學習系統。

合作的模式主要是向跨領域的教授請教研究方法,如 fMRI、眼動和壓力賀爾蒙的實驗設計與操作,以及資料分析。壓力賀爾蒙的資料分析需要實驗設備,是由賴桂珍教授的實驗室完成,並由賴教授協助撰寫相關結果,其餘都是由葉玉珠教授的研究團隊執行和完成,包括論文發表。通常剛開始會有幾次開會討論研究設計和方法,撰寫論文時有關結果的呈現也會有一些討論。

 

跨領域研究的挑戰與趣事

葉玉珠教授認為,跨領域研究中最大的困難是難以找到合適的研究助理,且跨領域論文發表難度較高。然而,跨領域合作的過程充滿了創意和樂趣,研究助理來自許多國內大學不同科系背景及國籍的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常能激盪出許多創意與並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整合創造力心腦學研究,開創教育神經科學研究新取向

擔任心腦學中心的合聘教師,葉教授一直努力嘗試進行創造力的心腦學整合研究。例如,嘗試結合數位學習,從認知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觀點,探討工作記憶、洞見、情緒、壓力賀爾蒙、促發效果 (priming effects)及美感體驗等,在創造思考的認知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並進一步將研究發現融入實驗教學設計。

此外,葉教授嘗試結合數位學習與教育神經科學,進行開創性研究,如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 探討創意和美感體驗過程中所涉及的認知功能及其背後的大腦神經機制,並據以設計為線上培訓課程。 此外,也根據行為實驗結果(如使用手機進行日常正念與創造力學習,以及運用 SCAMPER 促進創造力學習),進一步設計為 fMRI 訓練課程,探討大腦可塑性。最後,也結合教育心理學和正向心理學許多概念,發展多個線上創造力遊戲導向學習系統。

葉教授認為神經科學的研究結果提供了較為明確的證據支持行為實驗結果的推論,也讓自己更了解思維模式背後的認知歷程與大腦神經機制,對於教學設計也有重要的啟發。例如 SCAMPER 有助於激發創意,從行為實驗中,可以推測這樣的策略有助於從不同角度思考,並產生聯想,後來從 fMRI 實驗中的大腦的活化狀況,可以更精確推練這樣的訓練的確有助於目標導向聯想(goal-directed associations)

 

 

創造力培養與大腦可塑性

創造力的表現有不同層次,有 mini C, little C, pro C, big C。大 C 的確需要一些天分,只有極少數的人可達到,但其他層次的創意,透過學習都是可以有所改善的。促進創造思考的策略非常多,葉老師覺得最直接有效且不花成本的方法就是從日常生活做起,只要偶爾花一點時間,刻意用心觀察一下周遭的事物,並加以聯想或是提出質疑並嘗試解決問題,慢慢就會發現你的創造力越來越強, 就像 Steve Jobs 所說的,創意不是做出來的,而是看出來的,很多時候創意的產生是把不同體驗加以連結,重新組合。特別要提的是「刻意練習」對大腦可塑性非常重要,所以必須要有計畫的練習才能達到較佳的效果。另外,偶爾嘗試一下新的生活體驗,有助於擴展神經網路並創造新的大腦迴路,可讓思考更有彈性。偶爾放空,讓大腦處於預設模式(DMN)也有助於創意的啟發。

 

發想跨領域研究議題的建議
葉老師覺得發想跨領域研究議題就是 keep open-minded,跳脫框架,嘗試結合原本不相干的概念,想像各種可能,不要受限於目前的研究方法或派典。葉老師的研究發想主要的來源大概為(1)閱讀自己熟悉領域與跨領域的最新研究,預測未來趨勢,進行創新的研究; (2)透過與專家及現場老師的互動與知識分享,產生創意; (3)透過與不同背景研究助理討論與腦力激盪,想像可能的研究主題。葉老師表示發想跨領域研究主題和產生創意一樣,通常不是無中生有,而是運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延伸或轉換。目前申請國科會計畫是結合 AI 議題進行相關的研究,未來將與 AI 領域專家合作進行研究。

 

跨領域研究心得與建議

進行跨領域研究就像探險一般,過程中充滿挑戰,需要一點信心、一點執念,還有一點熱情與勇氣。雖然尋找研究助理是一大困境,但這個美麗的缺陷,往往成為創思的來源。當許多不相關領域的思維碰撞在一起,常常能激盪出創意的火花,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此外,作為一個資深的教學與研究人員,提拔後進也是一種義務與成就感。所以帶領學生進行跨領域研究是一種極具意義的人生體驗, 有機會將個人的「經驗價值」和「態度價值」與更多學生後進分享,並與研究團隊「共創價值」。這是 一種難以言喻的「學術研究幸福感」,鼓勵大家勇於嘗試。

跨領域學習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參與由資深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尤其是跨領域的團隊,有助於在短期內讓功力倍增,開闊視野。葉老師強調參與跨領域學習社群的重要性,大家合作做研究也是一個快速且可行的方式,並建議研究者勇敢跨出第一步,想像未來、擁抱未來

                                  照片:葉玉珠教授提供
                                  整理:高嘉玲、陳建勳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